中国绿色时报9月21日报道(记者:吴兆喆) 这是绿意涌动、满载荣誉的30年。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30年来,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深入一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投身绿化、尽职尽责,在播撒片片绿荫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并示范带动了全社会履行公民植树义务的行动。
截至2010年底,中直机关共60万余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491万株,庭院绿化面积240万平方米,庭院绿化覆盖率超过40%。
30年来,中直机关为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纵深发展,建立制度、创新模式,不断加强绿化工作统筹协调,全面提高了绿化管理水平。
30年,我们共同开创了这项利及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1982年3月1日,是中直机关绿化史上永远铭记的日子。中直管理局局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中直机关绿化领导小组和中直机关绿化办公室。
这是《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通过后的第一个春天。这个春天,中直机关绿化办公室两次召开中直机关行政负责人会议,还确定了牵头建立造林站等事宜。
也是在这个春天,近80岁高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邓小平同志在西山挥锹植树,种下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履行了一个公民的义务。他高兴地说:“一人栽3棵到5棵,我们要完成任务。”
此后,邓小平同志植树不辍。他在1983年植树节参加义务植树时,意味深长地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
1982年4月12日,新华社欢送干部职工上山植树,标志着中直机关全民义务植树的全面展开。4天后,《十三陵林场简报》刊出,“中直机关动手最早,行动最快,并建立了固定的组织机构(中直机关造林站)”,“4月13日第一批参加义务植树的264人中,年龄最大的是83岁的陶钝同志”,“老同志们和年轻人一样,挥镐挖坑,至十一点半”。
为落实责任区、提高尽责率,中直机关率先选择十三陵,新华社选择定陵建立义务植树造林站。为保证植树工作正常开展,干部职工自己动手,修房筑路,就连桌椅板凳等日常家居用品,都是由中组部、中国科协等单位提供的。
中直机关率先建站造林,为义务植树工作开展起到了表率作用。同年4月29日,首都绿化委员会在中直机关造林站召开全民义务植树现场动员会。
次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中直机关植树造林的壮举,并要求各单位学习中直机关“落实责任区,包栽包活”的具体做法。
1983年1月5日,中央绿化委员会在京召开全国全民义务植树工作会,与会中,“安营十三陵、育树又育人”的中直机关义务植树模式在全国推广。
1986年1月20日,共青团中央决定自建义务植树基地。随后,中组部、中央统战部、外文局等单位均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踊跃自建基地,积极为首都绿化履职尽责。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直机关出台了中直机关义务植树实施细则、庭院绿化美化达标标准和评定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进一步将人居环境和义务植树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绿色点缀环境,通过文化塑造人格,有效促进了城市社会和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1998年4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玉渊潭公园参加义务植树时,得知当天首都有200多万军民同参与、共植树,高兴地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就是要领导带头,人人动手,坚持不懈,才能见效。”
新千年是中直机关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的一个节点,这一时期,中直机关绿化工作及时调整义务植树工作思路,由过去的“以栽为主”向“以管为主、造管并举”转变,由过去单纯的荒山绿化向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并大力开展机关庭院绿化美化及屋顶绿化,拓展、延伸绿化工作的内涵。
2009年4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同首都干部群众和少先队员代表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时说,“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扩大国土绿化面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要“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
同时,由中直机关率先发起,由全国绿化委员会、中直机关等单位共同组织的“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自2002年开展以来,已连续举办10次,共有1713人次部级领导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20300株以上,建成共和国部长纪念林10处。
30年春寒料峭,30年植树热潮,正是在每一个春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部长们和将军们率先垂范、带头履行植树义务,有力推动了全国各地党政军义务植树活动,对于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国土绿化事业、加快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同时,以义务植树为契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新中国领导人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
30年,我们植下的幼苗与我们共同成长
8个义务植树基地,2.4万亩责任区,60万人次,491.6万株树木、5万平方米屋顶绿化、240万平方米庭院绿化……是责任,是信念,是荣誉,更是中直机关广大干部职工对祖国母亲的挚爱。
为抚育野生树木,提升森林整体功能,中直机关十三陵造林站开展的“修抚利用野生树”法,如今被各基地广泛借鉴。
为科学修枝定株,抚育幼树茁壮成长,新华社义务植树基地开创的“一树一库”抚育法,已在全国全面推广。
为治理荒山荒坡,促进基地农民增收,广电总局探索总结的义务植树结合扶贫法,被首都绿化委员会发展为“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
为绿化美化环境,提升办公区域品位,全国政协将绿化由地面向空中发展,其屋顶绿化成果被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
全面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滋润了神州大地的秀美山川,培育着生态文明的参天大树,记录了为中国森林资源增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作的突出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团中央在积极开展义务植树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其他部委实施了大型生态环保公益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此项活动不仅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意识、环保意识和植绿、护绿、爱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带动社会各界为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活动造林工程近400万亩。
进入新世纪,中国记协在首都植树护绿的同时,倡导全国75万新闻工作者每人捐种一棵树,营造“中国记者林”。至今,工程在内蒙古造林75万株,营林面积1.4万亩。同时,一花引得百花开,继“中国记者林”后,“三八林”、“党员林”等冠名林如雨后春笋在这片贫瘠的沙地相继建成,为当地绿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0年来,中直机关义务植树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了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形势,各基地开始加大经济林的栽植,还探索山地苗圃建设,开展种植养殖,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为义务植树增添了后劲;为了解决义务植树与机关工作在时间上的矛盾,适时改变义务植树组织形式,由机关派人上山劳动,转变为组织专业队伍常年劳动与机关派人突击劳动相结合,确保了义务植树的持续开展;为了解决植树基地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部分植树基地开展了义务植树与扶贫相结合的植树模式,既保护了绿化成果,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协调了基地与当地农民的关系。
30年来,中直机关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单位16个、首都花园式单位89个,首都花园式单位占机关庭院的80%。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全国绿化先进单位25个,首都绿化红旗单位66个;关心支持首都绿化美化工作的部级领导294人次,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绿化劳动模范15人。尤其值得骄傲的是,中直机关十三陵水库义务植树责任区被全国绿委命名为“全国义务植树示范基地”,中直机关获得全国绿化奖章者达111人。
秋风乍起,树影摇曳。中组部、中宣部等单位的义务植树基地在近500万株树木的掩映下,蝉声阵阵,层林尽染;站在全国政协、经济日报社等单位办公楼绿荫浓浓的屋顶上,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也能够感到十分的秋意。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