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9月22日报道(作者:艾前进 黄海) 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正成为“森林重庆”建设的新亮点。在创新的行动中,重庆城市绿化转型升级,林业产业壮大,山区农民增收,绿化长江碧水长流,3000万巴渝儿女提升了幸福感。
职能部门创新思维抓林业:建言献策当参谋,上下联动做推手
2008年7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森林重庆”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后:林业部门乘势而上,当好参谋,快速行动。
一份份富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建议及时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围绕开发致富之山、打造宜居之城,他们科学编制的《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得到批准,“一张蓝图管到底”有了保证。
市林业局把“森林重庆”建设视为自主创新之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动上下左右,做好执行导演。他们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集聚资源,推动重庆市与国家林业局、环保部、三峡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合作;加强市、区、县生态建设联动,建立全市绿化形势分析会制度,促进各区县林业部门的沟通合作。
“森林重庆”全面实施后成果显著。2009年,重庆市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798万亩,造林规模令人注目。2010年,“绿化长江”强势出击,森林工程建设纵深推进,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500万亩,种树3.5亿株。2011年,重庆市结合纪念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深化“森林重庆”建设,全面攻坚荒山绿化和长江绿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民众,先后开展了党员林、共青林、巾帼林、大学林等一系列有组织、有规模的大型植树活动。
“森林重庆”建设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市区主城创新方式谋发展:从点到线求特色,由线到面抓整体
化荒为绿,建景造园。江北区鸿恩寺森林公园是市区主城创新方式谋发展的经典缩影,笔者在采访中目睹了园区美景。
鸿恩寺森林公园开园迎客已有两年,如同一幅绮丽的生态画卷,舒展山城重庆的博大胸怀。这个城市精品公园,占地千余亩,总投资10亿多元。遵循“自然、生态、野趣”规律,突出“人性生态、运动休闲、巴渝文化”定位,公园景观别致,建筑新颖。园内栽植57个品种万余株桂花,辅以银杏、黄桷兰、榕树等高大乔木1.8万多棵。
事实上,在主城建设中,鸿恩寺森林公园只是一个点。而从点到线求特色,由线到面抓整体才是森林重庆建设真正的灵魂。围绕提高主城区绿体总量,重庆市城市森林工程建设重点在主城打造两江四岸生态走廊,在主城“四山”和各县城周围建设绿色森林屏障,城市道路两旁栽种各具特色的银杏、香樟、桂花等景观树,在主城区内、外环高速公路两侧和向外辐射的7条高速公路两侧各建50-80米宽的林带;同时,为增强全民生态文化意识,全市还重点建设了100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为推动城市森林建设的创新发展。重庆市还探索研究出政府出资绿化,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组织植树等一整套科学的运行机制,加快了主城区绿化美化的步伐。
平坝地区创新模式兴产业:高端对接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富路
地处重庆市西北部的潼南县平坝较多,是川渝交通要塞。
潼南破解林业产业振兴模式,突出森林城市和速丰林建设重点,做强林板、笋材和食用菌3个产业,围绕城周、水系、通道、节点和村镇实施绿化工程。近两年来,潼南县围绕林业产业,新建速丰林20多万亩,建成了万亩速丰林示范片和7个县领导示范片,22个书记乡(镇)长千亩示范片,完成了22个乡(镇)街道场镇绿化工作。村镇绿化,低效林改造,全面实施林下种菌、林下养兔、林养鸡、林下种植金银花等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百姓宜居的指数和绿化的水平。
重庆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走进潼南工业园区,看到从高速路出口到潼南老城,打造的树木高低搭配、错落有致、颇具规模的连绵十里的森林长廊,赞誉他们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吸引了企业落户投资,还提升了西部形象。
永川探索出了另一创新模式:高端对接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富路。几年前,区林业局从福建引进尾巨桉,通过科研实现了本土化;从湖南益阳引进毛竹,与本地优质竹子杂交,培育出了速生丰产质优的新型原料林。重庆市林业局借势扩展,探索构建起以速丰林为基础,以高新技术的油茶、橄榄林为支撑,以良种培育、木竹制造、油料加工为主业,生态、循环、高效、可持续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永川区是重庆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榜样。他们率先发挥优势,迅速做大规模,从香港引进实力雄厚的理文纸业集团投资兴业,在建厂的同时建设企业自有的原料林。理文林浆纸项目落户永川后,使当地的木竹价格成倍上涨,推动了当地林农和企业竞相建造工业原料林。
旗帜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使原料林面积和质量一路攀升,形成了规模效益。近两年来,全市共有4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原料林,全国各地120多家知名企业投奔重庆森林工程建设,在农村广建基地林、苗圃或从事林产品加工。森林重庆战略声名远播,吸引境外资金到重庆发展林产工业。2009年,英国阳光集团到潼南县投资21亿元,建立了百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
两翼山区创新机制秀山川:母亲河碧水长流,青山常绿人增收
高峡依旧在,平湖更秀美。长江流经重庆600多公里,三峡水库举世关注,库区移民、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问题堪为全球难题。
绿化长江不仅是植树造林,更重要的是在重庆行动中引导农民最大限度地发展林下经济。持续的兴林富民,使重庆“两翼”最贫穷的渝东南、渝东北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三年户均增收过万元。
老区城口县是重庆的北方门户,这里已经形成了知名的“板栗大县”和“核桃之乡”。种植大户李克银联合村民,自愿联办股份合作式的板栗互助组,现已种植1500多亩,人均面积20亩。合股互助既解决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以及保持群众积极性等难题,又在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和效益。
过去荒山起伏、草木丛生的战场,变成了葱葱郁郁、林果连片的板栗生产基地。板栗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李克银介绍说:“县林业局组织我们做强做大核桃、板栗等干果产业,以此作为森林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把栽培板栗、核桃作为‘铁杆庄稼’,当成‘永久菜园’,变过去的荒山穷山为现在的金山银山。2010年,我家仅板栗一项就比上年多收入了6500元。东安乡依靠干果栽种增收5000元以上的有73户,其中有22户增收超过1万元。”
近几年来,城口县已经打造出了厚坪、东安、北屏、岚天4个万亩干果乡(镇)。去冬今春,全县又新建了6.5万亩经济果林,以板栗、核桃为主的低效林改造3.5万亩,其中,新建干果高产优质示范园1500亩。再过两年,城口县干果基地将超过60万亩。
重庆市林业局在武隆县建立了一个万亩厚朴种植基地。县林业局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导农民进行林农兼种、林牧结合等立体化种植与养殖。武隆县林业局长袁德坤说,通过推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800元,培育增收万元户110户;到今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7000元,培育增收万元户40家。像武隆县一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长江和乌江两岸的民众中掀起了变荒山穷山为青山宝山的“绿色革命”。
绿化带动“两翼”,林业助力民生。雄浑的巴渝山水,坚毅勇敢的重庆务林人,在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中,必将开启新征程!
(中国绿色时报)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