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quanpro.cn
  • 请在电脑端访问:
    www.quanpro.cn
分网
当前位置: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 地方林草动态 > 广东 > 正文 站内导航
[][]

茂名:走近茂名观鸟人,水畔林间的“精灵守护者”

媒体:南方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 2023/9/28 17:23:23

 

图片

观鸟人用镜头记录林间“精灵”。李达 摄

9月7日一早,天刚蒙蒙亮,一阵雾气笼罩着高州市城郊栗埇水库深处的一湾碧水。墨绿色的山水间,迎来几缕朝阳,耳旁虫鸣鸟叫渐渐活跃。“咚咚”,不时有不知名的水鸟轻快迅猛地俯冲掠过水面,长嘴戳破水面的瞬间叼起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然后扬长而去。
“是白胸翡翠!”在岸边的草丛里藏着几个身影,或是匍匐在地,或是单膝而跪,他们时而屏住呼吸静静等候,时而举起手中的“长炮”连连按下快门,记录着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珍贵瞬间。
他们记录鸟儿的方式除了快门,还有纸和笔。鸟儿的品种、出现时间、方式、数量、活动内容都一一记在本子上,经过整合再上报到相关数据库。
他们不是单纯的摄影爱好者,而是茂名市观鸟生态发展中心的“鸟友”。他们既是“爱好者”,又是“调查员”,热爱自然的他们致力为鸟类保护做出更多有益实践。

图片

9月8日,第117期《南方日报·高州视窗》四版报道。

图片

用心而观▶▷
发现栗树鸭种群罕见高密度聚集
“嘿,我拍到了!”冯一向鸟友们轻声“炫耀”自己的漂亮一摄,“今天我就是专门为它而来的!”在冯一镜头里的白胸翡翠骄傲地展开亮蓝色的双翼,扬起褐棕色的头颅和赤红色的长嘴,胸前洁白的羽毛让它与普通翠鸟轻松区别开来。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而与之同行的观鸟爱好者老石、刘恒则把目光一致对准了同样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栗树鸭。每年秋天,他们都会来到这里,分别从四个点位观察、记录栗树鸭的生活习性、繁衍情况等。

图片

在高州市城郊栗埇水库深处的湿地上栖息着大群栗树鸭。刘恒 摄

图片

栗树鸭成群结队。刘恒 摄

图片

栗树鸭在水面上畅游。刘恒 摄

“每年10月中旬左右,栗树鸭群体最为庞大。去年大约有120只栗树鸭在此群居。如此大规模的栗树鸭群体活动在全国都十分罕见。”刘恒说。
栗埇水库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水库,位于茂名市高州市郊石仔岭街道班鱼塘岭西侧,水域面积仅约0.2平方公里。而栗树鸭则多出现于栗埇水库深处的一角。

图片

晨曦映照之下的栗树鸭群。老石 摄

图片

五彩斑斓的水面上,栗树鸭休闲畅游。老石 摄

“我们已经连续数年在这里观测、记录栗树鸭,2023年,根据我们的观测,栗树鸭种群达到了120余只。”茂名市观鸟生态发展中心资深观鸟人巡忆介绍,根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观测数据,全国各地近6年来栗树鸭种群记录数量最高为145只。因此,就小片区域集聚单一物种种群密度来说,栗埇水库的栗树鸭种群密度记录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十分靠前的。这也引起了当地观鸟友的关注,因此萌发了监测调查和看护好这群栗树鸭的念头。
“我们观鸟是为了收集特定鸟类的分布、活动信息,为保护、宣传提供更多现实依据。栗树鸭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重点物种。”巡忆介绍,自从数年前鸟友在监测其他鸟种时偶然在这里发现栗树鸭群体活动踪迹后,每年秋天茂名地区的观鸟友都会到这里,一起记录栗树鸭的成长。

图片

栗树鸭具有一定飞行能力。老石 摄

图片

外出觅食的栗树鸭会在天亮时飞回栖息地。老石 摄

图片

栗树鸭所在的水域生态良好。老石 摄

栗树鸭属于中小型鸭类,栖息于富有植物的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中,喜爱隐匿在高草丛或者荷叶下,也会成群栖息在水面上,它们生性“胆小”,通常都会避免开阔的湖面。
“这种小家伙的潜水能力很强,一次潜水能长达十几分钟。”鸟友老石说,正因为栗树鸭的“害羞”,让鸟友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顺风耳”,一旦视线内出现它的踪迹,便能准确锁定位置,“根据我们的观测,栗树鸭的繁殖期在每年夏季5月至7月,孵化期约一个月。它们常常夜晚觅食,在黎明前赶回栖息的水域。因此天亮前是观测它们活动的重要时刻。”

图片

观鸟人常常“躲”在岸边的草丛里,密切关注着“精灵”们的动态。李达 摄

图片

乐儿是茂名市观鸟生态发展中心的负责人,也是当地一名资深观鸟人。

以保护为目的的观测,让观鸟者们始终怀揣敬意,从来都只是远观,绝不过分追踪打扰。“最开心的就是观测到栗树鸭的种群密度逐年增大。”刘恒是高州本地的观鸟人,对于这群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座城市的栗树鸭,他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乐儿、afa、虹、群芳、山隐、巡忆、我心永恒、微分、老石、鸣泉、冯一、芊爸……在茂名市观鸟生态发展中心的鸟友群里,他们互相之间也许连真实姓名、职业都不了解,但并不妨碍他们走到一起。他们当中,有大学教师、有地质勘探工程师、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但举起相机的那一刻,他们有了共同的名字“精灵守护者”。

图片

白胸苦恶鸟在湿地上踱步(组图)。老石 摄

图片

白胸苦恶鸟在湿地上踱步(组图)。老石 摄

“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分享会,分享最新观测成果,汇总资料,分析数据,起初只是爱好,渐渐地感觉成为了责任和使命。”冯一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一名教师,来自四川的他是茂名观鸟群里为数不多的“外乡人”,“到茂名工作以后,被这边的风光吸引,慢慢地成为了一名观鸟人,茂名也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在冯一看来,观鸟带给他的乐趣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鸟的特性不同,飞姿不同,有的鸟飞姿稳健,有的上蹿下跳。跳姿不同、吃相不同,为种而观、随种而观、随心而观,在观鸟中体会自然,这是一个自我治愈的过程。

图片

三趾滨鹬在水中觅食(组图)。老石摄

图片

三趾滨鹬在水中觅食(组图)。老石摄

图片

用爱守护▶▷

从观鸟爱好者变生态守护者

观鸟十分考验耐力和体力,跋山涉水、长年累月地待在一个点位,正是有了每次的点滴积累,才能逐渐形成基本数据,随后还有定期观测、动态更新。其间,有漫长寂寞又乏味的等待,有稍不留神就错失观测良机的懊恼,有数日辛劳坚持最终扑空的失落。这样的一项活动,似乎注定是小众的。

图片

白鹭展翅。李达 摄

图片

白鹭是较为常见的水鸟。李达 摄

图片

白鹭信步。李达 摄

为何他们会喜欢上这个如此“折磨人”的爱好?谈起茂名观鸟缘起,巡忆的思绪一下被拉回了2009年。
2009年10月,五名野外活动爱好者相聚来到高州市东北部平云山,满山的红花吸引来了大批的山间“精灵”。漫步山间,当第一只太阳鸟娇小而艳丽的身影被定格在相机屏幕里时,大家情不自禁地屏住了呼吸:“原来在镜头里的小鸟是这么迷人!”
此行,他们迷上了野外拍鸟,每逢节假日,或者单独行动,或者约上三五知己,到市区公园、郊野和附近山区,寻找林间小鸟的踪迹。

图片

翠鸟。老石 摄

图片

翠鸟。老石 摄

“茂名观鸟”qq群建立后,鸟友们的交流方式从论坛发帖留言发展到群聊,大批的爱好者加入,让群聊活跃起来。2013年,是大批社团组织涌现的年份,但当时茂名的鸟友们对鸟种的辨别还处于较低水平,对观鸟活动的认识模糊。“那时候的观鸟就是拍鸟。仅仅停留在欣赏鸟儿形态上。”巡忆说。
2015年,随着新的社交方式微信的兴起,茂名观鸟微信群建立,有更多共同兴趣、共同区域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欣赏拍下的鸟照和交流经验,气氛再次活跃起来。

图片

北红尾鸲四处张望。老石 摄

图片

北红尾鸲。老石 摄

“也是在这一年,观鸟群开始对接上国内更早一批观鸟爱好者,在他们的推荐和带领下,我们有了参与科学调查性质活动的机会,这才真正打开了我们‘茂名观鸟’的大门。”巡忆说。
创始鸟友“afa”申请加入由昆明朱雀鸟类研究所发起的“2015—2016年全国中华秋沙鸭同步调查项目”,由“茂名观鸟团队”负责茂名地区的调查任务,第一次带领鸟友参与了野生鸟类全国同步调查,大家在同步调查过程中感受到了单纯的拍鸟活动不曾有过的新鲜体验。这也让一批茂名观鸟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怎么干”这样的问题。

图片

观鸟人利用望远镜观测鸟类。

图片

观鸟人正记录鸟类活动的踪迹。

随后,在一批“老观鸟人”的带动下,茂名观鸟群开始与周边地区鸟友开展频繁密切的交流活动。大家对鸟类世界求知若渴,迅速成长。
参与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发起的“中国红树林自然梦想空间”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参与“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秋季迁徙水鸟同步调查”项目中茂名地区的野外调查任务,申报cfpf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的“茂名鸟类定点观察及鸟类数据库创建项目”……在一次次参与调查实践活动中,茂名观鸟已经从一个松散的鸟类爱好者交流群体转变成在地民间鸟类调查和生态宣传主力。

图片

茂名观鸟人与专业观测团队接轨。

图片

茂名观鸟人参与多项全国、全省的观测活动、竞赛。

2022年,在大家的努力下,几经周折,茂名市观鸟生态发展中心成立。茂名观鸟人从此有了“家”。中心的成立,也重塑了茂名观鸟活动的定位:让观鸟活动成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桥梁,让茂名产生更多“公民科学家”。
“我们希望争取更多机会参与鸟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活动,把本地的鸟种辨识好,把本地的数据统计好,把本地的鸟类资源家底和动态摸清楚。”巡忆说。

图片

茂名市观鸟生态发展中心举办自然科普户外活动。

图片

学生们跟随观鸟人感受自然奥秘。

除了观测和记录,他们还承担起生态保护宣传者的身份。他们积极参与林业部门、民政部门和科协组织的公益宣传和宣教活动,带着摄下的动人瞬间,进村入户,呼吁人们保护生态,保护鸟类;他们还积极与中国观鸟组织联合平台对接,大力在外宣传茂名本地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图片

小学员在观鸟人的带领下,学习观察鸟类活动。

图片

依托自然科学活动,一批“小观鸟人”出道。

“中心成立后,我们申报和实施了任鸟飞溪头镇散头咀候鸟栖息地监测保护、茂名市2022年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巡护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栗埇水库栗树鸭调查监测项目。”巡忆坦言,中心成立让茂名观鸟有了主心骨,但同样面临着人群规模小、专业素养不高,资金来源少、发展缓慢等问题,但他相信,随着生态文明不断引向纵深,观鸟人会越来越多,观鸟组织也将日渐壮大。

图片

戴胜拥有尖尖的嘴巴。老石 摄

图片

■知多d
什么是观鸟
观鸟,是人们利用空闲时间走进大自然,在自然环境中,且不影响鸟类活动的前提下,利用望远镜等观测记录设备观察鸟类的一种科学性质的户外活动。
鸟类是自然界中较易被人类所喜爱和接受的野生动物。观鸟最大的意义在于在观鸟过程中完成的观鸟记录为鸟类学基础研究搜集必要数据,为野生鸟类学研究提供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起到“科学家眼线”的作用。
鸟类的形态丰富多彩,活泼好动,通过参与观鸟活动可以进一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从观鸟开始,培养自然环保的生态理念。同时,还可以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鸟类栖息地提供一定的旅游收入。

图片

观鸟示意图。

观鸟观什么?
观形态。如共同特征(体型、覆羽、骨骼、没牙、肠短、有气囊和肺)、各部分差异等。
闻鸟声。比如,不同的鸟叫声可能代表着惊吓、欢愉、求偶、呼唤等情况。
观行为。如飞行、停歇、觅食、育雏、鸣唱、打斗等等。
观生境。生境指生物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概括地指某一类群的生物经常生活的区域类型,并不注重区域的具体地理位置;但也可以用于特称,具体指某一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生活场所,强调现实生态环境。有些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有多种生境。如按植被类型分沙漠、草原、森林、滩涂、湖泊等。
观区系。中国鸟类区系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七个区。不同种类有不同分布范围和迁徙线路等。
观社会。如保护、伤害、欣赏、放生等行为。这些反映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同认知过程。

【撰文】邱茜 通讯员 李达 巡忆 老石 刘恒 冯一

阅读 284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