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quanpro.cn
  • 请在电脑端访问:
    www.quanpro.cn
分网
当前位置: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地方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

两地猿声啼不住 ——中越联合抢救极度濒危东黑冠长臂猿纪实【广西日报 2018年2月9日 第十一版】

媒体:广西日报  作者:袁琳蒋林林
专业号: 2018/3/9 17:16:07

2018年1月26日,中越边境785界碑前。两双人类之手跨界相握,为的是两国联手保护一种手臂比人类还长的极度濒危“近亲”。

 

    界碑前握手相聚的地方官员是中国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江、越南高平重庆长臂猿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农文造。这是中越界碑前第11次定期会晤,交流跨境保护东黑冠长臂猿新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新问题。这种中越边境地方层面的“界碑会谈”,成为国际跨境合作的高效模式。

 

    东黑冠长臂猿世代活跃于中越边境,上世纪50年代被认为从中国灭绝,60年代在越南也失去了踪迹。

 

    2002年,在与中国交界的越南喀斯特森林,它们的身影奇迹般被重新发现。2006年,在中国境内,它们的英姿也被人惊喜地拍摄到。消息轰动中越两国,也传遍整个世界。

 

    作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仅存于它们在地球上最后的诺亚方舟——中越边境的喀斯特森林。

 

    春节前夕,我们专程前往位于靖西的邦亮保护区,沿边境森林穿行,倾听不时从两国山林中传来高亢猿鸣,别样诗情油然而生:“两国猿声啼不住,方舟永在双边山”。

 

    a  齐心呵护“方舟”

 

    晨曦轻拂群峰。忽然,一声猿啸穿透边界山弄。一猿高歌,百猿和鸣。两国山岗石弄间,猿声此起彼伏,跨国大森林顷刻活力迸发、灵气闪现。

 

    2002年越南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后,两国频繁交流,促成了中国靖西邦亮林区猿群的发现。

 

    起初,中国境内生活着4群约23只猿,其中3群活动区域横跨两国。后来因特殊原因,一跨界猿群惊慌迁移,使中国境内少了一个长臂猿家庭。

 

    近几年,两国保护区合作更加密切。2015年5月,邦亮保护区大兴片新添一个猿群,中国境内又恢复到4群,总数26只。邦亮保护区工作人员韦丁廙说,两国齐心协力保护,给长臂猿带来家园安宁、“猿丁”兴旺。

 

    “君子为猿为鹤”,东晋名人葛洪将猿、鹤齐名,赞其清高孤傲,誉为君子。东黑冠长臂猿食不厌精,仪态优雅,君子之风颇甚。

 

    邦亮保护区护林员把苹果、香蕉等挂在树上,孰料“猿们”视若无睹,依然悠闲采摘熟透的野果,细细品味,未熟的则不去损伤。

 

    民以食为天,猿又何尝不是?喀斯特山区土薄水少,生态脆如蛋壳。边民世代砍柴、烧炭、放牧,猿群食源树也没能幸免。

 

    “猿群天生孤傲,拒绝嗟来之食。”邦亮保护区监测科研队队员林勇坚说,只有人工种植构树、酸枣、榕树等食源树种,才能满足它们的食物需求。

 

    2011年9月,中国广西和越南高平双方林业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中越合作跨境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及恢复栖息地。两国专家实地评估了边境两侧栖息地,拟定了恢复技术手册。

 

    2012年3月,两国专家又实地评估邦亮保护区,找出8个优先恢复点。

 

    随后,中国在4个试点地栽种榕树、酸枣、蚬木等食源树。在靖西市壬庄乡大笃屯,2017年春村民自发种树61亩。越南也组织边民见缝插绿,广种秋枫、蚬木、棕榈等食源树。截至2017年底,两国种树约1500亩,逐渐恢复猿群栖息地。

 

    2007年9月,中越第一次联合调查结果显示,两国边境森林共有东黑冠长臂猿18群110只。2016年9月,再次联合调查时,增至22群136只。

 

    b  共建“扩散通道”

 

    东黑冠长臂猿手长腿短,吃喝拉撒睡从不下树。中山大学博士生马长勇从读本科起跟随导师范朋飞研究东黑冠长臂猿,跟踪猿群9年,累计观察2000多个小时,仅有一次看见一只猿单脚瞬间点地。

 

    东黑冠长臂猿对环境条件要求近乎苛刻,栖息地为喀斯特山区常绿阔叶林,平均树高9米以上。由于栖息地狭小、破碎,争夺领地成为“猿战”导火索,酿成不少猿间悲剧。

 

    猿家庭通常“一夫二妻”,成员3至9名。母猿三年生一胎,之后又是约三年哺乳期,其中两年基本把婴猿紧搂怀里,猿孩约10岁成年后才独立谋生。

 

    2012年初,在邦亮保护区弄玉米(小地名)附近,一户8猿之家原本生活宁静。4月,一只流浪雄猿闯来,几场恶战赶走原主,夺其家域妻儿。从此,两只不满半岁的婴猿再也见不到了。

 

    “灵长类动物普遍有杀婴行为。”邦亮保护区监测科研队长韦绍干说,雄主更替,婴猿凶多吉少。毕竟,不必哺乳婴猿,雌猿发情更快。

 

    这家长臂猿几年后又生变故——长女成年,联合生母赶走庶母。

 

    栖息地环境容纳量趋于饱和,流浪青年猿越来越多。没有新家园,哪来新家庭?频繁换“家长”,家庭不稳定,家族难兴旺。

 

    中国境内的难滩河与坡豆河绕着栖息地东西两侧,流进越南境内的归春河,汇合于南端。河流将栖息地隔成一个跨境“半岛”,猿群在东、西、南三面只能“望河兴叹”。北面虽连接中国广阔陆地,森林却被村庄、农田、公路阻断。

 

    2010年4月,中越全面启动曹邦(越南)——广西(中国)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项目,以修复与维护两国保护区的森林及长臂猿栖息地的生态完整性,谋求解开猿群困守“孤岛”之窘境。

 

    2011年9月,中越首次签署东黑冠长臂猿跨境保护谅解备忘录,之后两年修订一次。

 

    2017年12月,中越第三次修订备忘录时,深入探讨了如何破解猿群生存困境。

 

    “孤岛”上猿群超过20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马长勇呼吁:中越共建猿群“生命通道”迫在眉睫。

 

    中国境内的坡豆河从红袍山底的个宝岩穿过,形成约900米地下河,使红袍山如天然桥梁横跨河上,连通古庞垭口,成为猿群走向“岛外”的极佳通道。

 

    这条通道连接起邦亮保护区大兴片的栖息地与腾茂片的潜在栖息地,猿群可借此走出“孤岛”,扩散到中国邦亮保护区腾茂片与越南交界的两片适宜森林中,实现环境容纳量翻番,猿群可望由现今22群增至48群。中国邦亮保护区正在加强古庞垭口的巡护和生态恢复。

 

    “扩散通道”横贯古庞垭口和两侧山岭,山岭以山脊为界,分属中越两国,需要双边共建,此事已引起越方高度重视。

 

    c  人猿和谐相处

 

    2017年4月一天凌晨。“砰!”越南方向一声枪响,传到中国境内监测点。“偷猎!”邦亮保护区工作人员李兴康神经瞬间绷紧,急忙拨通越南保护区巡护队队长丁文松的电话。

 

    上世纪40年代前,人猿和谐相处,边民在树下割草,猿在树上嬉戏。后来,一代又一代被血腥猎杀,对人类的恐惧深植猿群基因。如今,猿群听到轻微脚步声,也会远遁而去,护林员只能远远望见树枝摇动。

 

    枪声就是警报!两国保护区紧急展开联合巡护,之后再没听到枪响。10多天后,这一带猿啼重现,两国巡护员才松了一口气。

 

    “两国保护区合作护猿,已建立起长效机制。”邦亮保护区工程师许家龙说,一旦发生盗猎盗伐或森林火灾,两国联合行动立刻展开。

 

    2014年1月,中国邦亮保护区与越南重庆保护区共同制定了中越保护区跨境联合保护工作制度,联合实施森林防火、打击盗猎盗采、开展科普宣教等活动。

 

    双方通过电话、电邮、会晤等方式,保持常态沟通。巡护队平时每两月面晤一次,森林火灾高发季节则每月一次。

 

    两国保护区领导轮流担任委员会主任,每年在国界碑前定期交流两次,简称“界碑会谈”。

 

    2017年12月2日,中国邦亮保护区邀请越南重庆保护区的巡护员及社区边民,在中越界碑前联欢。大家举起酒杯、唱起山歌、聊起护猿趣事,人的欢歌与猿的长啸不时交汇、萦绕山林……

 

http://gxrb.gxrb.com.cn/html/2018-02/09/content_1473222.htm

阅读 132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尊龙凯时平台登录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网站地图